寄噩禅师四十年前在天宁方丈曾有求赋毛女诗

短杖轻袍归去来,水云多处少尘埃。 一春海鸟依檐宿,五月溪莲绕舍开。 云外送僧归日本,月中携客过天台。 衰翁不得瞻圆相,犹望新诗托雁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噩禅师:噩,音è,噩禅师是一位僧人的法号。
  • 天宁:寺名,可能是噩禅师曾经所在的寺庙。
  • 方丈:寺院中的住持或高级僧侣的居所。
  • 毛女诗:可能是噩禅师曾经请求作者赋诗的主题,毛女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文学或宗教形象。
  • 短杖轻袍:指僧侣的简朴装束。
  • 水云:指山水之间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逸的生活环境。
  • 尘埃:尘土,比喻世俗的纷扰。
  • 海鸟:可能指栖息在海边的鸟类,这里用来形容僧侣的隐居生活。
  • :屋檐,指僧侣的居所。
  • 溪莲:溪边的莲花,象征清净与高洁。
  • :住所,这里指僧侣的居所。
  •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比喻僧侣的行踪不定。
  • 日本:指日本国,可能是噩禅师曾经去过或计划去的地方。
  • 天台:指天台山,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省。
  • 瞻圆相:瞻,观看;圆相,佛教中的一种象征,可能指佛像或其他宗教象征。
  • 新诗:新的诗作,这里指作者希望噩禅师能寄来的诗。
  • 雁回:雁是候鸟,常用来比喻书信的传递。

翻译

我穿着简朴的衣袍,带着短杖,回到了水云缭绕、尘埃稀少的地方。春天,海边的鸟儿依傍着屋檐栖息;五月,溪边的莲花环绕着住所盛开。在云雾之外,我送别了一位僧人前往日本;在月光下,我带着客人游览了天台山。我这衰弱的老人无法亲眼见到佛像或其他宗教象征,只能期待噩禅师能寄来新的诗作,通过雁群传递给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噩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侣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同时,通过“瞻圆相”与“新诗托雁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宗教与文学的双重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成廷圭的高超艺术造诣。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