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明梦堂噩禅师兼简用堂上人

五山十刹郁嵯峨,独爱溪堂隐薜萝。 淮海故人今有几,江湖尊宿近无多。 不闻毛女求诗去,每见倭僧问法过。 说向梗公重相忆,碧云日暮奈愁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山十刹:指日本禅宗的五大寺院和十个小寺院,这里泛指众多的佛教圣地。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 溪堂:指梦堂噩禅师的居所,位于溪边的小屋。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
  • 淮海: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可能指作者的故乡或常住地。
  • 尊宿:指年高德劭的僧人。
  • 毛女:传说中的仙女,这里可能指来访的女性诗人或艺术家。
  • 倭僧:指来自日本的僧人。
  • 梗公:可能是指另一位禅师或朋友。
  • 碧云日暮:形容天色将晚,云彩呈碧色。

翻译

五山十刹高耸壮观,我却独爱那溪边的小屋,隐藏在薜萝之中。 淮海地区的旧友如今还剩几人,江湖上的高僧近来也少有消息。 不再听说有毛女前来求诗,却常见日本僧人来此探讨佛法。 向梗公提起往事,再次回忆起那些日子,天色已晚,碧云之下,愁绪如何排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禅师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旧日友情和佛教文化的怀念。诗中“五山十刹”与“溪堂”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提及“淮海故人”和“江湖尊宿”,作者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对佛教界变化的感慨。末句“碧云日暮奈愁何”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展现了作者在日暮时分的孤寂与愁思。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