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句曲:山名,即茅山,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
- 仙人:指隐居的高士。
- 止善君:指王止善,人名。
- 乱离:指社会动荡,战乱。
- 尘氛:尘世的纷扰。
- 一苇:比喻小船。
- 淩:同“凌”,渡过。
- 沧海:大海。
- 三茅:指茅山的三位道教神仙。
- 管白云:指隐居山林,管理白云,即隐居生活。
- 丹井:炼丹用的井。
- 石髓:指石钟乳,古人认为可以炼丹。
- 宝函:指装有珍贵物品的匣子。
- 封检:封存检查。
- 天文:指天象,这里可能指道教的秘籍或符箓。
- 方壶:传说中的仙山。
- 苏台:指苏州的台阁,这里可能指王止善的居所。
- 候鹤群:等待仙鹤,象征等待仙人或隐士的归来。
翻译
句曲山的仙人王止善,你在何处躲避这乱世的纷扰?独自乘着小船渡过大海,又有谁与你一同管理茅山的白云呢?你用丹井的水洗瓢,分享石髓,宝函中封存着神秘的天文。将来我们一定会有在方壶山相约的日子,我将在苏州的台阁上,夜夜等待你的仙鹤群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王止善的敬仰与思念。诗中,“句曲仙人止善君”一句,即点明了王止善的隐士身份和高洁品格。“乱离何处避尘氛”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王止善选择远离尘嚣的决心。后几句通过描绘王止善的隐居生活和神秘的道教元素,如“丹井洗瓢分石髓”、“宝函封检秘天文”,进一步加深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结尾的“他年定有方壶约,几夜苏台候鹤群”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