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人:隐士。
- 垂老:接近老年。
- 奔波:忙碌地往来奔走。
- 客里:旅居他乡。
- 长物:多余的东西。
- 采莲泾:地名,可能指有莲花盛开的水域。
- 行窝:临时居住的地方。
- 几茎白发:几根白发。
- 梳来短:梳理后显得更短。
- 千古清尊:指长期以来的清酒。
- 饮尚多:饮酒还很多。
- 东邻:东边的邻居。
- 处士:未出仕的士人,隐士。
- 肯相过:愿意来访。
翻译
隐士年老厌倦了奔波,旅居他乡迁移住所又能如何。 居竹轩中没有多余的东西,采莲泾上有个临时的家。 几根白发梳理后显得更短,千古清酒饮起来还很多。 最喜欢东边的邻居王处士,闲暇时无事愿意来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年老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山人垂老厌奔波”一句,既表达了隐士对奔波生活的厌倦,也透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居竹轩中无长物,采莲泾上有行窝”则进一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隐士简朴的生活环境和随遇而安的心态。后两句通过对白发和清酒的描写,抒发了隐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以东邻王处士的闲适来访作为结尾,增添了诗中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温馨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隐士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成廷圭的其他作品
- 《 吴中五日追念故友李时中李钦嗣有感而作为时中生忌 》 —— [ 元 ] 成廷圭
- 《 十月一日闻徐州复 》 —— [ 元 ] 成廷圭
- 《 同郑德明访宝昙上人不遇赋此二绝 其二 》 —— [ 元 ] 成廷圭
- 《 题茅子刚虚白斋 》 —— [ 元 ] 成廷圭
- 《 题周伯温待制为苏老人篆七十古来稀有字后 》 —— [ 元 ] 成廷圭
- 《 题上海静安寺绿云洞天为宁为无寺之祖师虾子和尚 》 —— [ 元 ] 成廷圭
- 《 金溪葛氏二孝烈女祠 》 —— [ 元 ] 成廷圭
- 《 题四明太守丁宴学官卷子 》 —— [ 元 ] 成廷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