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读陶渊明诗

晋有靖节翁,古昔称高士。 自陈簪组后,为义不两仕。 虽乏报韩功,深怀帝秦耻。 拂衣归故园,寒菊被栗里。 醉馀洒新诗,题自庚子始。 托此明大闲,言外有馀旨。 我生后千岁,历十五庚子。 区区一垤中,起灭纷未已。 壮夫感颓光,大运悲逝水。 登高极遐想,舒卷寓至理。 风期渺相接,衰暮竟谁似。 酌泉荐芳馨,茫茫九泉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靖节翁:指陶渊明,因其谥号“靖节”。
  • 簪组: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职。
  • 报韩功:指为国效力,报效国家。
  • 帝秦耻:指对秦朝的耻辱感,这里可能指对当时政治的不满。
  • 拂衣:形容辞官归隐。
  • 栗里:地名,陶渊明的故乡。
  • 庚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指陶渊明开始写诗的那一年。
  • 大闲:指陶渊明诗中的深意。
  • :小土堆,比喻微小。
  • 颓光:指逝去的时光。
  • 舒卷:指展开的画卷,比喻诗文。
  • 风期:指与陶渊明的精神相通。
  • 衰暮:指晚年。
  • 酌泉:指取泉水饮用,这里比喻对陶渊明的敬仰。
  • 荐芳馨:指献上香花,表示敬意。

翻译

晋代有位名叫陶渊明的靖节翁,自古以来被誉为高士。他自述辞去官职后,坚守道义,不再出仕。虽然未能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但他深感对秦朝的耻辱。他拂袖回到故乡,那里的寒菊遍布栗里。醉后他挥毫写下新诗,从庚子年开始。这些诗篇寄托了他对大义的明晰,言外之意深远。

我生于陶渊明之后千年,经历了十五个庚子年。在这微不足道的小土堆中,世事变迁,兴衰更迭。壮年时感慨时光的流逝,对大自然的循环感到悲哀。登高远望,引发深远的思考,展开诗卷,寓含着至深的道理。与陶渊明的精神遥相呼应,但到了晚年,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我斟泉水献上芳香的花朵,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如同茫茫九泉之下的回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和自我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尚品格和深远诗意的敬仰。诗中,“靖节翁”陶渊明的形象被描绘得高洁而坚定,他的归隐和诗作成为诗人追慕的对象。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陶渊明的时代差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陶渊明精神的深刻理解和传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的敬仰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