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一日

老年光景转风轮,惆怅清明又一春。 飞燕双双新旧恨,长亭五五往来人。 揩磨病眼朱成碧,补接新花假像真。 要觅西江千斛水,拂衣径去洗缁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轮: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 惆怅:形容心情忧伤、失落。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送别之地。
  • 五五:指每隔五里设一亭。
  • 揩磨:擦拭。
  • 朱成碧:形容眼睛因疲劳而出现视觉模糊。
  • 补接:修补连接。
  • 假像真:假的花朵看起来像真的。
  • 西江:指长江上游的一段,这里泛指江水。
  • 千斛:古代容量单位,千斛水形容水量大。
  • 缁尘:黑色的尘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翻译

老年时光如同风轮般迅速流转,清明过后又是一年春,心中不禁感到忧伤。飞燕成双,新旧恨交织,长亭每隔五里,往来行人络绎不绝。我擦拭着因病而模糊的眼睛,红色都看成了绿色,修补着假花,使其看起来像真的一样。我渴望找到西江那千斛的清水,拂去衣上的尘埃,径直前去洗净这世俗的污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清明时节的忧伤。诗中,“风轮”形象地比喻了时间的快速流转,而“惆怅清明又一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春天的复杂情感。后两句通过对飞燕、长亭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西江的清水洗净世俗的尘埃,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净化的追求。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