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首

汉世诸陵已古邱,悲风摵摵老梧楸。 金人往日泪曾堕,石马何时汗忽流。 江北江南千里隔,身前身后百年愁。 九原定有英灵在,消得寒儒浪白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摵摵(sè sè):形容风声。
  • 梧楸(wú qiū):梧桐和楸树,常用来象征秋天的萧瑟。
  • 金人:指陵墓前的铜像。
  • 石马:陵墓前的石雕马。
  • 九原:指墓地,也泛指地下。
  • 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翻译

汉代的陵墓已成为古老的土丘,悲凉的风声摵摵地吹过老去的梧桐和楸树。 铜像曾在往昔流下泪水,而石马又何时突然流出汗水? 江北与江南相隔千里,生前与身后都是百年的忧愁。 墓地中定有英灵存在,让贫穷的读书人白头叹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陵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哀思。诗中“摵摵”的风声、“老梧楸”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后两句通过“金人”和“石马”的拟人化描写,巧妙地抒发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未来无常的忧虑。结尾的“九原”与“寒儒”则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