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再报六月朔日食

忆昔雨洗冬甲子,春来飞雪遍千里。 老农雪谶古相传,一番春雪一番水。 今年麦熟云成堆,并刀收敛疑寇来。 自从入梅不见雨,田间热气飞黄埃。 清台奏下邮传急,月蚀九分日蚀七。 昨宵搥鼓闹如雷,素娥凭怒面漆黑。 太阳室家怒相齧,东西不肯还宫阙。 天公不肯目偏盲,又传日蚀林钟月。 一笺夜拜东皇公,休作怪变惊儿童。 愿分阴阳作平等,五日一雨十日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雨洗冬甲子:指冬季的某一天下了雨。
  • 雪谶:古代民间传说中,雪后的预兆。
  • 入梅:指进入梅雨季节。
  • 清台:古代天文观测台。
  • 月蚀九分日蚀七:形容月食和日食的程度,九分月食,七分日食。
  • 搥鼓:敲鼓。
  • 素娥:指月亮。
  • 太阳室家怒相齧:比喻日食时太阳和月亮的关系。
  • 林钟月:指农历六月。
  • 东皇公: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翻译

回忆起去年冬天的某一天,雨水洗净了大地,春天来临时,大雪覆盖了千里。老农们流传着古老的雪后预兆,每一场春雪都预示着一场大水。今年麦子成熟,云朵堆积如山,收割时仿佛有盗贼来抢。自从进入梅雨季节,就再也没有下雨,田间热气腾腾,尘土飞扬。天文台紧急报告,月食九分,日食七分。昨晚鼓声震天,月亮愤怒,面色漆黑。太阳和月亮像家庭成员一样愤怒地相互咬合,不肯回到各自的宫阙。天公不愿意让一只眼睛失明,又传来六月将发生日食的消息。我写信给太阳神东皇公,不要制造怪异的变化惊吓儿童。愿天地间的阴阳平衡,五天一场雨,十天一场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现象的变化和农耕生活的艰辛,通过对冬雪、春麦、梅雨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民间传说,如雪谶、月蚀、日蚀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向太阳神祈祷,表达了对自然和谐、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

方一夔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