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平陵图

· 牟巘
鞅掌不可耐,壮士缚申卯。 驱驴古平陵,水木乐幽茂。 苦吟到斜日,危坐类持钓。 俗情见摆落,鹅雁极众口。 两曹第忍之,适满百乃报。 吾终不以此,而易彼升斗。 小裁鹤料案,官事竟未了。 斯人坐诗穷,咎在亏天巧。 有如发其羃,为谑岂不暴。 理宜得嫌憎,枵腹镇雷吼。 区区尤李氏,此颇天意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鞅掌:指事务繁忙,不得空闲。
  • 申卯:古代的计时法,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卯时是早晨五点到七点。这里可能指束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
  • 危坐:端坐,正坐。
  • 持钓:钓鱼,比喻悠闲自在的生活。
  • 摆落:摆脱,摆脱俗务。
  • 鹅雁:比喻众多的声音或言论。
  • 两曹:指两边的官吏或官员。
  • 适满百乃报:达到一百才报告,形容事情的繁琐和拖延。
  • 鹤料:比喻微薄的俸禄。
  • 枵腹:空腹,饥饿。
  • 镇雷吼:比喻极大的声音或愤怒的吼叫。
  • 尤李氏: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物或家族。

翻译

壮士因为事务繁忙而感到难以忍受,被束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他驱赶着驴子来到古老的平陵,那里水木葱郁,环境幽静茂盛。他苦苦吟诗直到夕阳西下,端坐在那里,仿佛在钓鱼一样悠闲。他想要摆脱俗世的纷扰,但周围的声音和言论极其众多。两边的官员们只能忍耐,直到事情达到一百件才报告。我始终不会因为这些琐事,而改变我对微薄俸禄的态度。他小小地裁减了俸禄,但官事仍旧没有结束。这个人因为写诗而陷入困境,是因为他缺乏天生的巧妙。如果揭开他的遮掩,这种嘲笑岂不是太过分了。他理应受到嫌弃和憎恨,因为他空腹时会发出如雷的吼声。这种情况下,天意是否对尤李氏有所偏爱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士在繁忙的公务中寻求片刻宁静的场景,通过对古平陵幽静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苦吟到斜日,危坐类持钓”一句,既展现了壮士对诗歌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逃避。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比壮士的困境和尤李氏的境遇,提出了对命运和天意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