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秘阁:古代皇家藏书的地方,这里指秘书监,即诗题中的“秘书太卿”。
- 儒臣:指读书人出身的官员。
- 武经:指军事方面的书籍或策略。
- 斋斧:古代官员出征时所持的斧头,象征权力和威严。
- 清溟:指大海,这里比喻边疆或边远地区。
- 卿月:指高官的德行和光辉,比喻高志道。
- 牛斗:指天上的星宿,这里比喻边疆的安宁。
- 将星:指将领的光辉,比喻高志道。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风霆:比喻迅速而有力的行动。
- 玉堂:指翰林院,这里比喻文学或学术的高地。
- 昌黎笔:指韩愈的文笔,韩愈被尊称为“昌黎先生”。
- 平淮:指平定淮西的战役。
- 铭: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用以纪念或宣扬功绩。
翻译
秘书监的高官,一位儒雅的臣子,研读着军事经典, 手持象征权力的斋斧,从皇城出发,前往边远的清溟之地。 仿佛鱼龙从大海中跃出,仰望着你的光辉, 牛斗星宿在天际回旋,为了避开你的将星之光。 你的到来将扫除一切妖邪之气,使国家安定, 你的指挥如风雷般迅速,展现了军事的才能。 在翰林院中,岂能缺少像韩愈那样的大笔, 来为你的功绩刻下平淮战役的第一铭文。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秘书太卿高志道出征淮西的威武与才能。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斋斧”、“卿月”、“将星”等,形象地描绘了高志道的威严与光辉。同时,通过对“扫荡妖氛”、“指挥能事”等词句的运用,表达了对其军事才能和迅速行动的赞美。结尾提到“玉堂昌黎笔”,则是对高志道功绩的文学纪念,预示着他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成廷圭的其他作品
- 《 题四明太守丁宴学官卷子 》 —— [ 元 ] 成廷圭
- 《 奉题李秋谷平章存日寄其叔父李同知安书后兼叙其实 》 —— [ 元 ] 成廷圭
- 《 再次韵 》 —— [ 元 ] 成廷圭
- 《 二月十四日风雨孤坐秀州城西僧舍赋此 》 —— [ 元 ] 成廷圭
- 《 送刘将军致仕归襄阳 》 —— [ 元 ] 成廷圭
- 《 莲花鲊为顾从母夫人寿 》 —— [ 元 ] 成廷圭
- 《 武林客舍 》 —— [ 元 ] 成廷圭
- 《 次曹新民感时伤事韵三首 》 —— [ 元 ] 成廷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