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洪复翁辞沃氏招馆
可怜倾城无蹇修,睥睨欲媲王与侯,年华荏苒春复秋。
夜弹古词韵三州,纷纷筝笆沸啁啾,忽尔雅操声俱收。
我亦少小猎九丘,掩鼻利达视若莸,秣厉欲洗平生羞。
羲娥鞭后逝莫留,谁麾衰暮出岩幽,丁丁斤斧愁林搜。
苞裹破砚开荒畴,诗卷千束喘两牛,隘视宇宙前无俦。
赖有夫子纷应酬,冷然独茧缫长抽,谰言不作诗帐囚。
旁人指我作书邮,双双紫芒炯中洲,谈笑不下孙叔优。
交情云水空悠悠,肯为腐鼠瞥下韝。湖海何处无俊游,对面不识非我谋。
醉呼梅花居上头,高寒不落第二流。我亦倒囊出饥猴,雪中双屦追清游。
拼音
注释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尔雅》3卷20篇。唐朝以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现存《尔雅》为19篇,与班固所说的20篇不同。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而清朝的宋翔凤则认为原来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
从汉唐到清代,为《尔雅》作注的人很多。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晋代郭璞的《尔雅注》。郭璞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方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尔雅注疏》采用的是郭璞的《尔雅注》和北宋邢昺的《尔雅疏》。清人研究《尔雅》的著作不下2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今人注有徐朝华的《尔雅今注》,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并附有笔画索引,最利于翻检、学习。
清朝马国翰《尔雅古注》
晋朝郭璞《尔雅注》
清邵晋涵《尔雅正义》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近人周祖谟《尔雅校笺》
序
《尔雅》是辞书之祖。《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蹇修(jiǎn xiū):指贤能的辅佐之臣。
- 睥睨(pì nì):斜视,有傲慢或不屑之意。
- 媲(pì):比美。
- 荏苒(rěn rǎn):时间渐渐过去。
- 筝笆(zhēng bā):指筝和笆,两种乐器。
- 啁啾(zhōu jiū):形容声音细碎杂乱。
- 秣厉(mò lì):磨砺,准备。
- 羲娥(xī é):指太阳和月亮。
- 岩幽(yán yōu):深山幽谷。
- 丁丁(dīng dīng):形容声音清脆。
- 苞裹(bāo guǒ):包裹。
- 隘视(ài shì):狭隘的视野。
- 俦(chóu):同伴。
- 谰言(lán yán):无根据的话。
- 书邮(shū yóu):传递书信的人。
- 紫芒(zǐ máng):紫色的光芒。
- 孙叔(sūn shū):指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名臣。
- 韝(gōu):臂套。
翻译
可怜没有贤能的辅佐之臣,傲慢地想要与王侯比美,岁月匆匆春去秋来。夜晚弹奏古词,韵律遍及三州,嘈杂的筝笆声沸沸扬扬,突然间雅致的乐声全部消失。我自幼便涉猎学问,视世俗的利达如恶臭,磨砺自己想要洗去平生的羞耻。日月如梭,时光不可留,谁会在晚年离开深山幽谷,用斧斤在林中搜寻。包裹破砚,开辟荒地,千卷诗书如同喘息的两头牛,狭隘的视野中宇宙无与伦比。幸好有夫子们纷纷应酬,冷然独茧缫长抽,无根据的话不再作为诗帐的囚徒。旁人指我作为传递书信的人,双双紫芒照亮中洲,谈笑间不下于孙叔敖。交情如云水般空悠悠,怎肯为腐鼠而瞥下臂套。湖海之间何处无俊游,对面不识非我所谋。醉中呼唤梅花居于高处,高寒之地不落第二流。我也倾囊而出,饥猴在雪中追逐清游。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世俗的不屑,以及对高尚情操和学问追求的坚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蹇修”、“睥睨”、“羲娥”等,展现了作者的文学修养和深邃的思想。通过对古词韵律的描绘和对雅俗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