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拨棹

· 王哲
三更里,瞥看银蟾圆不缺。吐出一轮光明,满天莹然有别。 向南方也,玉花结。白鹿前来行得窃。便衔他新皎洁。 将去圭峰山头,独自口中啮齧。害风儿,怎生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蟾(yín chán):指月亮。
  • 莹然:明亮的样子。
  • 圭峰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虚构或指某一具体山峰。
  • 啮齧(niè niè):咬,啃。
  • 害风儿:此处意为“这怎么说呢”,害风儿是王喆的别号,这里可能是作者自指。

翻译

在三更时分,我突然看到月亮圆满无缺。它吐出一轮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显得格外明亮。 向着南方,玉花结成了。一只白鹿悄悄地前来,偷走了那新月般皎洁的光。 它将这光带到了圭峰山头,独自一鹿在口中轻轻地咬着。 我这害风儿,该如何表达这一切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景象,通过月亮、白鹿等元素的运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银蟾”与“玉花”的比喻形象生动,展现了月光的皎洁与美丽。白鹿衔月的情节增添了诗意的神秘感,而结尾的“害风儿,怎生说”则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慨,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整体上,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