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拨棹

· 王哲
五更里,瞥看斗杓无差缺。正合天心斡运,堪作上天喉舌。 向中央也,玉花结。捉得清虚这回决。便永永除生灭。 此个自在逍遥,唯予独会拈捻。害风儿,怎生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斗杓(dòu biāo):北斗七星的柄,这里指北斗星。
  • 斡运(wò yùn):运转,指天体的运行。
  • 喉舌:比喻重要的发言或传达信息的工具。
  • 中央:这里指天体运行的中心。
  • 玉花:比喻精美的结构或状态。
  • 清虚:清净虚无的境界。
  • 生灭:生命的诞生和消亡。
  • 拈捻(niān niǎn):轻轻捏取,这里指领悟或把握。
  • 害风儿:指世俗的风气或烦恼。

翻译

在五更时分,我抬头看见北斗星的斗柄没有丝毫的偏差。这正是天心运转的证明,足以作为上天的喉舌。 向着天体运行的中心,玉花般精美的结构在此集结。捉住这清净虚无的境界,从此永远摆脱生命的生灭。 这种自在逍遥的状态,只有我独自能够领悟和把握。至于世俗的风气和烦恼,我又能如何解释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五更时分对天象的观察和对宇宙运行规律的领悟。通过“斗杓无差缺”和“正合天心斡运”等词句,表达了作者对天体运行精准无误的赞叹,以及对宇宙秩序的敬畏。后文提到的“玉花结”和“捉得清虚”则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清净虚无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