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茅山彭鍊师

坐对三峰绝俗缘,羽衣消散即神仙。 几年大洞传真箓,十日清斋读内篇。 采药每行青涧底,散花多近白云边。 精神鍊得如冰雪,妙入羲皇太古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峰:指茅山的三座主峰,即大茅峰、中茅峰和小茅峰。
  • 绝俗缘:断绝尘世的因缘。
  • 羽衣:指道士的服装,也象征着仙人的身份。
  • 消散:指道士修炼时心境的宁静和超脱。
  • 真箓:道教中的真经。
  • 清斋:清净的斋戒。
  • 内篇:道教经典《黄庭经》的内篇,是修炼内丹的重要文献。
  • 采药:指道士采集草药,用于炼丹或治病。
  • 青涧:清澈的山涧。
  • 散花:指道士修炼时的一种仪式,象征着超脱和净化。
  • 白云边:指高远的天空,象征着超脱尘世。
  • 精神:指道士修炼后的心灵状态。
  • 羲皇太古先:指远古的羲皇时代,象征着最原始、最纯净的状态。

翻译

坐在茅山的三座主峰前,断绝了尘世的因缘,穿着羽衣的道士心境宁静,仿佛即刻就能成仙。 几年来在大洞中传授真经,十日清净斋戒中阅读内篇经典。 采集草药常在清澈的山涧底,散花仪式多在接近白云的高空边。 修炼后的心灵状态如同冰雪般纯净,达到了远古羲皇时代的原始纯净之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茅山道士的修炼生活,通过“三峰”、“羽衣”、“真箓”、“内篇”等词语,展现了道士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状态。诗中“采药”、“散花”等动作,以及“精神如冰雪”、“羲皇太古先”的比喻,都深刻表达了道士对纯净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道家修炼的理想境界。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