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湖州路同知中宪郜公子敬挽章

昔日趋乌府,君年正黑头。 家承今阀阅,世出古诸侯。 夙有登车志,仍多为国谋。 浚湖陈上策,平寇借前筹。 泽国波澜息,蛮江雾雨收。 遥知鹰隼击,曾与凤凰游。 跋涉三千里,勤劳五十秋。 台评通北阙,士论溢南州。 广海绥南服,湘潭控上游。 三司劳赞画,两县起歌讴。 别驾恩初下,朝堂礼更优。 上书才告老,拂袖即归休。 乐矣陶潜酒,飘然范蠡舟。 春田苕水近,夏屋弁山幽。 洁以兰为佩,轻堪竹作兜。 儿官从此大,孙孝复何忧。 一日音容隔,群公涕泗流。 西轩情脉脉,东胜梦悠悠。 芝室人千古,花蹊土一抔。 明公发潜德,勒石表林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府:古代官府的别称。
  • 阀阅:指家世、门第。
  • 登车志:指有志于为国家效力。
  • 浚湖:疏浚湖泊。
  • 蛮江:指边远地区的江河。
  • 鹰隼击:比喻英勇的行动。
  • 凤凰游:比喻与高贵的人交往。
  • 跋涉:长途艰苦的行走。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 南州:泛指南方地区。
  • 绥南服:安抚南方。
  • 湘潭:地名,今湖南省湘潭市。
  • 三司:古代官制中的三个重要官职。
  • 赞画:辅助谋划。
  • 朝堂:朝廷。
  • 告老:官员因年老请求退休。
  • 拂袖:形容决然离去的样子。
  • 陶潜酒:指隐居生活的乐趣。
  • 范蠡舟:比喻隐退江湖。
  • 苕水:水名,在今浙江省。
  • 弁山:山名,在今浙江省。
  • 兰为佩:比喻高洁的品德。
  • 竹作兜:用竹子做的轿子,比喻简朴的生活。
  • 儿官:指儿子的官职。
  • 孙孝:指孙子的孝顺。
  • 芝室:指墓室。
  • 花蹊:花间小路。
  • 一抔土:一捧土,指坟墓。
  • 勒石:刻石立碑。
  • 林邱:山林。

翻译

昔日你在乌府任职,那时你正值壮年。你的家族有着显赫的家世,世代出任诸侯。你一直怀有为国效力的志向,为国家出谋划策。你疏浚湖泊,提出上策,平定边疆,借助前人的筹划。泽国的波澜平息了,蛮江的雾雨也消散了。遥想你英勇的行动,曾经与高贵的人交往。你长途跋涉三千里,辛勤工作了五十个春秋。你的评价传到了朝廷,士人的议论遍布南方。你在广海安抚南方,湘潭控制上游。三司官员对你的谋划表示赞赏,两县的百姓也唱起了赞歌。别驾的恩宠刚刚下达,朝廷对你的礼遇更加优厚。你上书请求退休,决然离去回归田园。你享受着隐居的乐趣,像范蠡一样飘然江湖。春天你在苕水附近的田野,夏天你在弁山的幽静屋中。你以兰花为佩饰,以竹轿为交通工具。你的儿子官职显赫,孙子孝顺,你还有什么忧虑呢?一天之内,你的音容笑貌与我们隔绝,众人泪流满面。西轩里情意绵绵,东胜梦悠悠。你的墓室里人已千古,花间小路上只剩一抔黄土。明公发掘你的潜德,刻石立碑,表彰你的山林。

赏析

这首挽诗深情地回顾了郜公子敬一生的功绩与品德,赞颂了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和个人的高尚情操。诗中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成就,如浚湖、平寇、安抚南方等,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同时,通过对他晚年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启示。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