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既望能静饮客海棠花下即席索诗走笔一笑

· 牟巘
久闻使君归,扁舟欲自载。 竟负九日约,吾意良有待。 今朝得得来,适与佳辰会。 名园盛众卉,摇落不少爱。 为语玉林神,无乃风景杀。 春葩发霜枝,一夜作奇怪。 此花红湿处,无如锦城最。 衔来定鸿鹄,万里从雪外。 高情相暖热,置酒出花背。 固知是乡人,岂不在我辈。 西庄见西产,一笑心领解。 主人独妙年,有花正宜戴。 胡为亦见分,无乃嘲老大。 谁令开非时,故遣白发对。 君勿轻白发,发白老更耐。 洛阳刘伯寿,耆英典型在。 醉帽仍插花,岂是儿女态。 还以寿主人,风流更耆艾。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 走笔:迅速地写。
  • 一笑:这里指诗题中的“走笔一笑”,意为写诗以博一笑。
  • 扁舟:小船。
  • 九日约:指之前约定的九日之约。
  • 得得:特地。
  • 众卉:各种花草。
  • 摇落:凋零。
  • 玉林神:可能指某种神灵或对花木的拟人化称呼。
  • 春葩:春天的花朵。
  • 红湿处:指花朵鲜艳湿润的地方。
  • 鸿鹄:大鸟,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 高情:高雅的情趣。
  • 暖热:热情。
  • 置酒:设宴。
  • 西庄: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庄园。
  • 独妙年:正值青春妙龄。
  • 见分:被分给。
  • 嘲老大:嘲笑年老。
  • 白发对:面对白发,指年老。
  • :持久。
  • 耆英:年高有德的人。
  • 耆艾:老年。

翻译

久闻使君归,本想乘小船自载。 竟负了九日之约,我心中有所期待。 今朝特地来此,恰逢佳辰相会。 名园中盛开着各种花草,但不少已凋零。 对玉林神说,难道不是风景被破坏了吗? 春花在霜枝上绽放,一夜之间变得奇异。 此花红润之处,无如锦城最美。 衔来此花的是鸿鹄,从万里雪外飞来。 高雅的情趣中带着热情,设宴在花背后。 固知是乡人,岂不在我辈之中。 西庄见西产,一笑心领神会。 主人正值青春妙龄,有花正宜戴。 为何也被分给,难道是嘲笑年老。 谁让花开非时,故意让白发面对。 君勿轻视白发,白发老而更耐。 洛阳的刘伯寿,耆英的典型还在。 醉帽仍插花,岂是儿女之态。 还以寿主人,风流更老年。

赏析

这首作品描述了诗人在十月十六日特地赴约,与友人在海棠花下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名园花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花喻人,通过花的盛放与凋零,隐喻人生的青春与衰老。结尾处提到洛阳的刘伯寿,以耆英的形象寄托了对长寿与风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