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涧石图

· 牟巘
南湖山人小戏剧,夜半钧天闻拊击。 音节疏宕凤起舞,至今笋簴遗枞业。 君来访古用此时,地老天荒何处觅。 矻矻渡尽涧与冈,确荦径微予趾棘。 重华忽已三千载,凤鸟一去无消息。 石兮石兮奈尔何,搔首湖漘徒伫立。 群仙拍手相劳苦,但知簸空吸寒碧。 殷勤问翁今何如,方瞳炯炯映丹颊。 颇记三生石上无,读书双趺雨苔涩。 归来举似翁一笑,飞鸿踏雪那可忆。 子其为我谢群仙,不妨天游复八极。 袖中行记真画图,留向人间作奇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钧天:古代神话中天帝的居所。
  • 拊击:敲打。
  • 笋簴:古代悬挂钟磬的木架。
  • 枞业:古代钟磬架上的横木。
  • 矻矻:形容勤劳不懈的样子。
  • 确荦:形容土地坚硬不平。
  • 径微:小路狭窄。
  • 予趾棘:我的脚趾被荆棘刺伤。
  • 重华:指舜,古代传说中的贤君。
  • 湖漘:湖边。
  • 伫立:长时间站立。
  • 簸空:扬起空中的尘埃。
  • 吸寒碧:吸取寒冷的碧水。
  • 方瞳:方形的瞳孔,传说中神仙的特征。
  • 炯炯:形容眼睛明亮。
  • 丹颊:红润的脸颊。
  • 三生石:传说中记载前世今生的石头。
  • 双趺:双脚。
  • 雨苔涩:雨水打在苔藓上,显得滑腻。
  • 飞鸿踏雪:比喻往事难以追忆。
  • 天游:天上的旅行,指仙人的游历。
  • 八极:指极远的地方。

翻译

南湖的山人小戏一场,夜半时分天宫中传来敲击声。 音节疏朗,凤凰随之起舞,至今仍留下悬挂钟磬的木架和横木。 你此时来访古迹,地老天荒,何处寻觅? 勤劳地渡过山涧与山冈,走过坚硬不平的小路,我的脚趾被荆棘刺伤。 重华舜帝已逝去三千年,凤凰一去不复返。 石啊石啊,你又能如何?我站在湖边,徒劳地搔首。 群仙拍手相互慰劳,只知扬起空中的尘埃,吸取寒冷的碧水。 殷勤地问老人现在如何,方瞳明亮,映照着红润的脸颊。 还记得三生石上的往事吗?读书时双脚踏在雨后的苔藓上,滑腻难行。 归来后,我向你一笑,往事如飞鸿踏雪,难以追忆。 请你替我向群仙致谢,我愿在天上游历,遍访八极。 袖中藏着的行记,真是幅画图,留给人间,作为奇特的传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湖山人的一场幻境之旅,通过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古迹的追寻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钧天”、“凤凰”、“三生石”等,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矻矻渡尽涧与冈”、“雨苔涩”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