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感兴二十五首

铜驼向京洛,千里牵双轮。 分不埋荆棘,去邺复还秦。 自辞秋风客,不浪五百春。 悲欢与穷泰,过眼如飞尘。 眷言返桑梓,茂陵翳荒榛。 忆昔禹铸鼎,罗缕九土珍。 犹嫌问轻重,推落泗水滨。 况尔不任重,顽钝磨不磷。 未知从此去,何时免漂沦。 勿叹流落苦,渠更多阅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驼:古代洛阳宫门前的装饰,后常用来指代洛阳。
  • 京洛:指洛阳,古都之一。
  • 荆棘:带刺的小灌木,比喻困难或障碍。
  • :古代地名,今河北临漳县西,曹操曾在此建都。
  • :指秦地,即今陕西一带。
  • 秋风客:指汉武帝刘彻,因其《秋风辞》而得名。
  • 五百春:指五百年,这里泛指很长时间。
  • 穷泰:指命运的困顿与顺遂。
  • 飞尘:飞扬的尘土,比喻短暂无常。
  • 眷言:眷恋地回顾。
  • 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常用来指代家乡。
  •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指代汉朝。
  • 荒榛:荒芜的灌木丛,比喻荒凉。
  • 禹铸鼎:传说中大禹铸造的九鼎,象征国家权力。
  • 罗缕:详细叙述。
  • 九土:指九州,古代中国的代称。
  • 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在今山东省境内。
  • 不任重:不能承担重任。
  • 顽钝磨不磷:顽固不化,比喻意志坚定。
  • 漂沦:漂泊沦落。
  • 阅人:经历的人事。

翻译

铜驼指向京洛的方向,千里之遥牵引着双轮。 本不想被荆棘所困,却从邺地返回秦地。 自从告别了秋风中的客人,未曾虚度五百年的光阴。 悲欢离合与命运的起伏,都如过眼云烟般短暂。 眷恋地回顾故乡,茂陵已被荒草覆盖。 回忆往昔大禹铸鼎,详细叙述九州的珍宝。 即便如此,鼎的轻重仍被质疑,最终被推落到泗水河边。 何况你不能承担重任,顽固不化如同磨不磷的石头。 不知从此离去,何时才能避免漂泊沦落。 不要感叹流离失所的苦楚,它经历了更多的人事变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铜驼、荆棘、秋风客等意象,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诗中“悲欢与穷泰,过眼如飞尘”一句,深刻表达了人生百态的短暂与无常。后文通过对大禹铸鼎的回忆,暗示了权力的更迭与历史的变迁。最后,诗人以“勿叹流落苦,渠更多阅人”作结,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和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