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稼隐告归

我观大瀛海,天水二清廓。 谁麾海若来,乐斗万蛟鳄。 风涛拍屯门,溃作无底壑。 鬐鬣竖旂幡,牙角利椎凿。 血人不肯吐,安得留残啄。 茫茫溯云槎,日夜失栖泊。 归涂三月粮,囊底馀圭勺。 平生崒嵂气,磨淬去隅角。 案空萤已乾,匣闭龙不跃。 故衣粘蜃气,未洗瘴雾恶。 尔来出白云,奔走乱车铎。 有来證奇字,时扣草玄阁。 高棋固饶人,欲学苦无脚。 惟君桑梓英,遇合长落落。 申旦首胥溪,险韵当离酌。 勿为松菊挽,来占秋堂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瀛海:古代传说中的大海,泛指广阔的海域。
  • 海若:海神。
  • 屯门:地名,指海门。
  • 鬐鬣:鱼的背鳍和颔旁的鬃毛,这里指海中巨兽的鬃毛和鳍。
  • 旂幡:旗帜。
  • 圭勺:古代容量单位,比喻极少量的财物。
  • 崒嵂:高耸的样子。
  • 案空萤已乾:案上的萤火虫已经干枯,比喻夜读时光已逝。
  • 草玄阁:指书斋。
  • 桑梓英:指家乡的英才。
  • 胥溪:地名,指胥江,在今江苏省。
  • 松菊挽:指挽留松菊,比喻挽留隐居生活。
  • 秋堂幕:秋天的堂屋,比喻归隐之地。

翻译

我看那广阔的大海,天与水显得格外清澈辽阔。是谁召唤海神来此,让万千海兽争斗不休。风浪冲击着海门,深渊无底。海兽的鬃毛和鳍像旗帜般竖立,牙齿和角锋利如凿。它们吞噬生命,不留残余。我乘着木筏穿越茫茫大海,日夜找不到停泊之处。带着三个月的粮食,囊中仅剩极少量的财物。我平生高昂的志气,已被磨去棱角。案上的萤火虫已干枯,匣中的龙不再跃动。旧衣沾满了海上的气息,还未洗净瘴气的污浊。自从离开白云,奔波于混乱的车铃声中。有人来请教奇异的字,不时敲响我的书斋门。高超的棋艺虽能胜人,但学起来却困难重重。只有你是家乡的英才,我们的相遇总是难得。我们约定在胥江的源头相会,用艰深的韵脚作为离别的酒令。不要因为松菊的挽留而留下,来占据我秋天的堂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广阔海洋的想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大瀛海”与“天水”构成了宏大的背景,海兽的争斗则象征了世间的纷争。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漂泊与海兽的斗争,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末,诗人以“松菊挽”与“秋堂幕”为喻,婉转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