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感兴二十五首

扬州旧服卉,木绵白茸茸。 缕缕自余年,纺绩灯火中。 织成一束素,上有浴海鸿。 岁寒若可恃,凄凄凛霜风。 昨夜县牒下,头纲出城东。 殷勤赴官急,瘢疮免殷红。 我寒那可忍,负此卒岁功。 不知落谁手,输入秦娥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扬州: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 木绵:即棉花。
  • 茸茸:形容细密柔软的样子。
  • 缕缕:形容细长不断的样子。
  • 纺绩:纺织。
  • 束素:一束白色的丝绸。
  • 浴海鸿:在海中沐浴的大雁,比喻图案。
  • 岁寒:指寒冷的岁月。
  • :依赖,依靠。
  • 凛霜风:刺骨的寒风。
  • 县牒:县里的文书。
  • 头纲:指第一批货物。
  • 殷勤:热情周到。
  • 瘢疮:疤痕和疮口。
  • 殷红:深红色。
  • 秦娥宫:指秦地的宫殿,泛指宫廷。

翻译

在扬州,我曾穿着用棉花制成的旧衣服,那棉花白而柔软。我年复一年地纺织,在灯火下细细地织着。织成了一束洁白的丝绸,上面绣着在海中沐浴的大雁图案。这样的衣物在寒冷的岁月里似乎可以依靠,抵御那刺骨的寒风。

昨晚县里下达了文书,第一批货物已经出城向东去了。我急忙赶去官府,希望能免去疤痕和疮口的深红色。我怎能忍受这样的寒冷,辜负了这一整年的辛劳。不知道这些丝绸会落在谁的手中,或许会被送入秦地的宫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纺织者的辛劳和对衣物的珍视。通过“纺绩灯火中”和“岁寒若可恃”等句,展现了纺织者不畏艰辛,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在寒冷中给予温暖。然而,“昨夜县牒下”和“不知落谁手”则透露出纺织者对未来的无奈和忧虑,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占有,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和对生活的渴望。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