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 白珽
白苧渐相便,因知物候迁。 空山一雨后,小槛绿阴前。 莺在留春思,人幽减昼眠。 此时风日好,元不似梅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和:指农历四月的别称,此时天气晴朗和暖。
  • 白苧(zhù):即白麻,这里指麻布衣服,因天气渐暖而适宜穿着。
  • 物候:指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 小槛:小栏杆。
  • :黄莺,一种鸟类,常在春天鸣叫。
  • 春思:春天的思绪或情感。
  • 昼眠:午睡。
  • 梅天:指梅雨季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天气多雨潮湿。

翻译

随着天气渐暖,人们开始穿上轻薄的白麻衣裳,这让我意识到季节已经悄然变迁。一场春雨过后,空旷的山间显得格外清新,小栏杆旁绿荫渐浓。黄莺在枝头鸣叫,似乎在挽留春天的思绪,而人们因为这幽静的环境而减少了午睡的时间。此时的风和日丽,与梅雨季节的阴雨连绵截然不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四月天气转暖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感受。诗中通过“白苧渐相便”暗示了季节的更替,而“空山一雨后”则生动地展现了春雨过后的清新景象。后两句通过“莺在留春思”和“人幽减昼眠”表达了春天即将过去,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因环境幽静而减少的午睡时间。最后一句“此时风日好,元不似梅天”则强调了此时天气的宜人,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

白珽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