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平远之静江蒙古学正
至元皇帝初,万国同车书。
臣有帕克巴,制作开洪图。
遂令蒙古语,传诵周海隅。
张官设学校,州邑达国都。
盱江胡学正,年少跻宦途。
之官静江府,道远良自劬。
况闻令大父,昔乘使者车。
恩爱尚未磨,强梗亦以锄。
兹行抚遗迹,感古心郁纡。
孟秋西飙厉,南迈风气殊。
空江落涛波,孤舟当自挐。
亲年虽未老,念念庭闱趋。
康庄御騄耳,凡百慎驰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元皇帝:指元朝的忽必烈,其年号为至元。
- 帕克巴:即八思巴,元朝初期著名的藏传佛教僧人,曾为忽必烈制定蒙古新字。
- 洪图:宏伟的计划或蓝图。
- 海隅:海边,这里指边远地区。
- 张官:设立官职。
- 盱江:地名,今江西省境内。
- 跻宦途:踏上仕途。
- 静江府:地名,今广西桂林一带。
- 劬:劳累。
- 大父:祖父。
- 强梗:顽固不化的人。
- 郁纡:心情沉重。
- 西飙厉:西风猛烈。
- 挐:牵引,这里指船只前行。
- 庭闱:父母的居所,代指父母。
- 騄耳:古代良马名,这里比喻快速。
翻译
在至元皇帝初年,万国都使用同一种文字和度量衡。有一位名叫帕克巴的大臣,他制定了宏伟的计划。因此,蒙古语得以在各地传诵,从州县到国都都设立了学校。盱江的胡学正,年轻时就踏上了仕途。他前往静江府任职,路途遥远,十分辛苦。听说他的祖父曾经作为使者出使过这里。他对祖父的恩情尚未报答,顽固的人也已经被铲除。这次他去静江府,抚摸着历史的遗迹,心中感慨万分。孟秋时节,西风猛烈,他向南行进,气候与北方大不相同。空旷的江面上波涛汹涌,孤舟独自前行。虽然他的父母年纪还不算老,但他心中时刻牵挂着他们。在康庄大道上驾驭着快马,一切都要小心谨慎。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胡学正前往静江府任职的情景,通过对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胡学正的敬佩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至元皇帝初,万国同车书”一句,既体现了元朝初期的统一和繁荣,也暗示了蒙古文化的影响力。而“盱江胡学正,年少跻宦途”则突出了胡学正的年轻有为。后文通过对胡学正祖父的提及和对静江府的描述,进一步加深了对胡学正家族历史和个人情感的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胡学正前程的祝愿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