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 灯夕到维扬

· 白朴
壮东南形胜,淮吐浪、海吞潮。记此日江都,锦帆巡幸,汴水迢遥。迷楼故应不见,琼花、底事也香消。兴废几更王霸,是非总付渔樵。 谁能十万更缠腰。鹤驭尽飘飘。正绣陌珠帘,红灯闹影,三五良宵。春风竹西亭上,拌淋漓、一醉解金貂。二十四桥明月,玉人何处吹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扬:即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 淮吐浪、海吞潮:形容淮河波涛汹涌,海洋潮水浩荡。
  • 江都:古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 锦帆巡幸:指帝王巡游。
  • 汴水:古水名,流经河南等地。
  • 迷楼:古代扬州的一座著名楼阁。
  • 琼花:指扬州的琼花,传说中的仙花。
  • 底事:何事。
  • 香消:指花的香气消散。
  • 兴废几更王霸:指历史上王霸的兴衰更替。
  • 渔樵:指渔夫和樵夫,常用来指代普通百姓。
  • 缠腰:指腰缠万贯,形容富有。
  • 鹤驭:指仙鹤,比喻仙人或高洁之士。
  • 绣陌珠帘:形容街道繁华,珠帘华丽。
  • 三五良宵:指美好的夜晚。
  • 竹西亭:扬州的一处名胜。
  • 拌淋漓:尽情畅饮。
  • 金貂:指贵重的貂皮衣,这里指代富贵。
  • 二十四桥:扬州的著名景点。
  • 玉人:指美人。

翻译

站在东南形胜之地,看着淮河波涛汹涌,海洋潮水浩荡。记得这一天,江都曾是帝王巡游之地,汴水远流。迷楼或许已不复存在,琼花又为何香气消散?历史的兴衰更替,王霸的变迁,是非都留给了渔夫和樵夫去评说。

谁能拥有万贯家财?仙鹤已飘然而去。正是繁华的街道,华丽的珠帘,红灯闪烁,美好的夜晚。在春风中的竹西亭上,尽情畅饮,一醉方休,解下富贵之衣。二十四桥上,明月当空,美人在何处吹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扬州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通过对淮河、海洋、江都、汴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迷楼、琼花、竹西亭等历史遗迹的回忆,展现了扬州的过去与现在。词中“兴废几更王霸,是非总付渔樵”一句,深刻表达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感慨。结尾的“二十四桥明月,玉人何处吹箫”则增添了一丝浪漫与遐想,使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白朴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