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樗杜之诗一首送大岁大彻二位上人归日本国樗杜之上人自号也
东海有樗木,托根扶桑边。
扶桑不汝弃,屈曲枝相连。
上拂火龙驭,下阴神鳌渊。
念彼拥肿物,岂无人所怜。
岁公见之喜,日夕相周旋。
手执天地炉,巢居在其颠。
朝持秘密咒,夜坐清净禅。
我欲从子去,一笑三千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樗(chū):一种树木,即臭椿。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 火龙驭:指太阳,古代神话中太阳由火龙驾驭。
- 神鳌渊:神话中的深渊,鳌是传说中的大龟。
- 拥肿:形容树木枝干粗大。
- 岁公:指诗中的“大岁大彻二位上人”,可能是对两位僧人的尊称。
- 天地炉:比喻宇宙,指僧人修行的地方。
- 秘密咒:佛教中的咒语,具有神秘力量。
- 清净禅:指佛教的禅定修行,追求心灵的清净。
翻译
东海有一棵樗树,它扎根在扶桑的边缘。 扶桑之地并未将它遗弃,它的枝条曲折相连。 向上触及火龙驾驭的太阳,向下遮蔽神鳌深渊的阴凉。 想到这棵枝干粗大的树木,难道没有人怜爱吗? 岁公见到它非常欢喜,日日夜夜与之相伴。 手持象征宇宙的天地炉,巢居在树的顶端。 白天持诵神秘的咒语,夜晚坐禅追求心灵的清净。 我渴望随你们一同前往,一去便是三千年。
赏析
这首诗以樗树为载体,寄托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僧侣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樗木”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而“扶桑”、“火龙驭”、“神鳌渊”等神话元素,增添了诗意的神秘与深远。通过描绘岁公与樗树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结尾的“一笑三千年”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成廷圭的文学造诣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