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

静中群动互飞奔,扰扰谁能脱世尘。 蝇虎案头新得隽,螳螂枝上忽忘身。 平生攻苦味无味,举世争雄人食人。 安得洗心无一物,碧波鸥鸟自相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蝇虎(yíng hǔ):一种捕食苍蝇的小型蜘蛛。
  • 得隽(dé juàn):获得胜利,这里指捕获猎物。
  • 螳螂(táng láng):一种昆虫,以其前肢捕食其他昆虫。
  • 忘身:忘记自身的安危,形容专注或投入。
  • 攻苦:刻苦攻读或修行。
  • 无味:没有味道,这里比喻生活的枯燥无味。
  • 人食人:比喻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互相利用或伤害。
  • 洗心:清除内心的杂念和污垢。
  • 碧波:清澈的水波。
  • 鸥鸟(ōu niǎo):海鸥,常在水边生活,象征自由与纯洁。

翻译

在宁静之中,万物竞相奔走,纷纷扰扰,谁能摆脱这尘世的纷扰。 蝇虎在案头刚刚捕获了猎物,螳螂在枝头专注捕食,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安危。 我一生刻苦修行,生活却依旧枯燥无味,世间人们争相称雄,人与人之间互相利用。 多么希望我能洗净心灵,不带一丝杂念,像碧波上的鸥鸟一样,自在地与自然相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静中万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心灵净化的向往。诗中“蝇虎”和“螳螂”的形象生动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竞争,而“攻苦味无味”和“人食人”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批判。结尾的“洗心无一物,碧波鸥鸟自相亲”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希望达到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