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午:即端午节。
- 楚乡:楚地,今湖北一带,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区。
- 节物:节日特有的物品或风俗。
- 今朝:今天。
- 老大:年老。
- 催人:催促人,这里指时间催人老。
- 菖花:菖蒲花,端午节时常用的植物。
- 艾叶:艾草,端午节时常用的植物,用于驱邪。
- 盈腰:满腰,形容艾叶很多。
- 浪涛:波涛。
- 沉魄:沉没的魂魄,指屈原。
- 菰黍:菰米和黍子,端午节的食物。
- 画桡:装饰华丽的船。
- 旗亭:酒楼。
- 风急:风大。
- 相招:邀请。
翻译
在楚地,端午节的习俗和物品又出现在今天,年老的时间催促着人不肯放过。 多年未见的菖蒲花刚刚露面,而我多病,艾草已经挂满了腰间。 波涛中何处能寻找到沉没的屈原魂魄,菰米和黍子无心随着华丽的船只漂流。 不要独自清醒地错过了这个节日,酒楼上风大,又有人邀请我共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端午节时的景象,通过“菖花”、“艾叶”等节日特有的物品,以及“浪涛何处寻沉魄”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老大催人不肯饶”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年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不愿独自清醒错过节日,愿意与友人共饮的豁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