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 李端
有谋皆轗轲,非病亦迟回。 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 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 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轗轲(kǎn kě):坎坷,比喻遭遇不顺。
  • 迟回:迟疑不决。
  • 驰晖:指时间迅速流逝。
  • :宫阙,指朝廷。
  • :引荐的人。
  • 下才:才能低下。
  • 宗雷:指宗炳和雷次宗,均为东晋时期的隐士。
  • 云窦:云中的洞穴,指高处的巢穴。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留下的灰烬,比喻灾难后的遗迹。

翻译

即使有计谋也遭遇坎坷,不是因为疾病也是迟疑不决。 壮志每年都在减少,时光却日复一日地催促。 回到山中未能与同伴相聚,到达朝廷又无人引荐。 高卧山中成了我的长久之计,微小的官职只能算是才能低下。 诗人认识何谢,居士与宗雷有别。 足迹向尘世中隐去,书信从山谷传来。 药园被鹿践踏,山涧的门户被猿猴打开。 野鹤在云中的洞穴筑巢,游龟在水边的苔藓上爬行。 新的欢乐容易失去,旧时的思念难以割舍。 自有归去的日期,劳烦你告诉我灾难后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端对仕途不顺、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药栏遭鹿践”、“野鹤巢云窦”,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壮志年年减”与“驰晖日日催”的对比,诗人深刻地表达了对时光无情和人生易老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自有归期在”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友情的珍视。

李端

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