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

· 杜甫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匮(kuì):一筐,这里指一筐土。
  • 功盈尺:指堆积的土达到了一尺的高度,比喻成就虽小却有价值。
  • 三峰:指三座山峰,这里比喻群山中的突出者。
  • 意出群:意指超出一般,与众不同。
  • 慈竹:一种竹子,这里可能指竹林。
  • 香炉:指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晓势分:指清晨的景象分明,即景色清晰可见。
  • 氛氲(fēn yūn):形容烟雾或香气浓郁。

翻译

一筐土堆积成一尺高,虽小却有成就感,三座山峰高耸,意态超群。 远望之下,仿佛在野外,幽静之处似乎要生出云雾。 慈竹在春阴下覆盖,香炉峰在清晨的阳光中分外清晰。 唯有南方的山峰,将作为献寿的象征,佳气日渐浓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景图,通过“一匮功盈尺”和“三峰意出群”的对比,表达了小成就与大自然的壮丽并存的意境。诗中“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进一步以幽远、神秘的笔触勾勒出山野的宁静与深远。后两句则通过“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细腻地描绘了春日的竹林和清晨的香炉峰,增添了诗意。最后以“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作结,寓意着吉祥和美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