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裴南部

· 杜甫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 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 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 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莱芜甑(zèng):莱芜,地名,今山东省境内。甑,古代的一种炊具。这里比喻贫穷。
  • 单父琴:单父,地名,今山东省境内。琴,指古代的乐器。这里比喻高雅。
  • 偷金:比喻廉洁。
  • 梁狱书:梁,指梁国,古代国名。狱书,指狱中的文书,这里指冤狱。
  • 秦台镜:秦台,指秦朝的宫殿。镜,比喻明察。
  • 独醒:比喻清醒、不随波逐流。
  • 群小:指小人,品行不端的人。
  • 黄沙:指沙漠,这里比喻边远之地。
  • 白发侵:指因忧虑而白发。
  • 使君: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直绳心:比喻正直无私的心。

翻译

满身尘土,如同莱芜的破甑,堂上横放着单父的古琴。 人们都知道饮水思源,而你却廉洁不贪金。 梁国的冤狱文书因你而上达,秦台的明镜也欲照临。 独醒的人常被嫉恨,群小的诽谤能深入人心。 即使身处黄沙边远之地,也无需因忧虑而白发侵。 使君你传承了旧时的美德,已经显现出正直无私的心。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赠给裴南部的,诗中赞美了裴南部的廉洁正直和不受小人诽谤的高尚品质。通过“莱芜甑”与“单父琴”的对比,突出了裴南部的清贫与高雅。诗中“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裴南部廉洁的赞赏,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后几句则通过“梁狱书”、“秦台镜”等意象,展现了裴南部在政治上的清明与正直,以及他因此而遭受的诽谤和困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正义的坚定追求。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