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

·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斋:茅草搭建的书房或小屋。
  • 少城隈:少城的一角,少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 陶潜菊:指陶渊明喜爱的菊花,这里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袁绍杯:袁绍是东汉末年的军阀,这里指袁绍宴请宾客的酒杯,象征着宴会和社交。
  • 雪岭:指雪山,可能指四川境内的雪山。
  • 剑门:剑门关,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是古代重要的关隘。
  • 怀抱:指心中的抱负或愿望。

翻译

秋天已经结束,我向东行进却还未返回,我的茅草屋寄托在成都的一角。篱笆旁的菊花已经凋谢,就像陶渊明当年所见;江边我孤独地举杯,却只能回忆起袁绍宴请的盛况。独自一人在雪岭上看着西边的太阳落下,剑门关依旧阻挡着北方的来客。我不介意万里漂泊,只为客居他乡,但心中的抱负何时才能得到实现,心情何时才能舒展?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秋末冬初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茅斋寄在少城隈”描绘了诗人的居所,而“篱边老却陶潜菊”则通过菊花的凋谢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后两句通过对“袁绍杯”和“剑门”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阻隔的无奈。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不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