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常徵君

· 杜甫
白水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空复春(kōng fù chūn):空自又是一年春天。
  • 徵君(zhǐ jūn):指被征召的贤士,这里指常徵君。
  • 傍风尘(bàng fēng chén):指身处世俗纷扰之中。
  • 楚妃(chǔ fēi):楚国的贵族女性,这里比喻常徵君的高贵。
  • 色殊众(sè shū zhòng):容貌出众。
  • 海鹤(hǎi hè):比喻常徵君的高洁。
  • 鸣向人(míng xiàng rén):比喻常徵君的声名远扬。
  • 万事纠纷(wàn shì jiū fēn):指各种事情纷繁复杂。
  • 犹绝粒(yóu jué lì):仍然断粮,形容生活困苦。
  • 羁绊(jī bàn):束缚,限制。
  • 藏身(cáng shēn):隐居。
  • 开州(kāi zhōu):地名,今属重庆市。
  • 云安(yún ān):地名,今属重庆市。

翻译

白水青山依旧,春天又空自来临, 常徵君晚年却身处世俗纷扰之中。 在楚国贵族的堂上,他的容貌出众, 如海鹤般高洁,声名远扬,鸣响人间。 世间万事纷繁复杂,他仍断粮困苦, 一官半职的束缚,实则是他的隐居。 听说开州入夏后,气候凉爽宜人, 不像云安那般,新近的毒热难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常徵君的寄语,表达了对常徵君晚年境遇的同情与敬仰。诗中,“白水青山”与“空复春”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杜甫通过“楚妃”与“海鹤”的比喻,赞美了常徵君的高贵与高洁。后两句则反映了常徵君在世俗中的困境与选择,以及杜甫对其隐居生活的理解与支持。最后,通过对开州与云安气候的对比,隐含了对常徵君新生活环境的期待与祝福。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