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

· 杜甫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脩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台榭(tái xiè):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屋。
  • 丹梯:红色的台阶,这里比喻通往高处的道路。
  • 脩竹(xiū zhú):修长的竹子。
  • 犬吠(quǎn fèi):狗叫声。
  • 锦石:色彩斑斓的石头。
  • 伤心丽:极其美丽,令人感动。
  • 嫩蕊(nèn ruǐ):初开的花蕾。
  • 浓花:盛开的花朵。
  • 满目班:满眼都是色彩斑斓的景象。
  • 出牧:出任地方官。

翻译

君王的台榭依傍着巴山,那万丈高的红色阶梯似乎还可攀登。 春日里,黄莺在修长的竹林中啼鸣,仙家的犬只在白云间吠叫。 清澈的江水中,色彩斑斓的石头美丽得令人心动, 初开的花蕾和盛开的花朵,满眼都是绚烂的色彩。 人们至今还在歌颂那位出任地方官的贤人, 来到这里游玩的人,往往流连忘返,不知归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滕王台榭的壮丽景色和春日的生机盎然。诗中,“春日莺啼脩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一句,通过莺啼和犬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仙境般的宁静与和谐。而“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则进一步以色彩斑斓的石头和盛开的花朵,勾勒出一幅令人心动的自然画卷。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贤明地方官的赞美,以及人们对这片美景的留恋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深厚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