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离宫秘苑胜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 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
拼音

所属合集

#嵩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阳宫:唐代皇家园林,位于洛阳。
  • 侍宴:陪同皇帝宴饮。
  • 应制:应皇帝之命作诗。
  • 幽字:诗韵中的一个字,此处指诗的韵脚。
  • 离宫秘苑:指三阳宫,意为皇帝离开都城后居住的秘密园林。
  • 胜瀛洲:比仙境瀛洲还要美。
  • 洞壑:深邃的山洞和峡谷。
  • 含风冷:形容树色中带有寒风的感觉。
  • 带雨秋:形容泉声中带有秋雨的凄凉。
  • 歌筵:宴会上的歌唱表演。
  • 帐殿:用帐篷搭建的临时宫殿。
  • 微臣:谦称,指自己。
  • :谦辞,表示自己不配。
  • 方明御:指曾经陪同皇帝明察秋毫。
  • 八骏: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神马,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翻译

三阳宫,皇帝的秘密园林,美得超越了仙境瀛洲,这里还有仙人居住的幽深洞壑。 岩石旁的树色透露着寒风的冷意,石头上的泉水声带着秋雨的凄凉。 鸟儿似乎被歌声吸引,飞来宴会上伴奏,云朵依偎在帐篷搭建的宫殿旁,仿佛结成了楼阁。 我这个微不足道的臣子,曾经有幸陪同皇帝明察秋毫,今日又能陪伴皇帝的车驾游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三阳宫的幽美与神秘,通过“离宫秘苑胜瀛洲”等句,展现了其超越仙境的美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巧妙地传达了秋日的凄凉与宫苑的幽静。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与荣幸,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皇权的尊崇与向往。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之问作为宫廷诗人的高超技艺。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