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挽歌

· 李端
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 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 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箫。 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祖庭:指皇帝的陵墓。
  • 三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称为三献。
  • 严卫:严密的守卫。
  • 百灵:指各种神灵。
  • 警跸:古代帝王出行时,为了安全,禁止行人往来,称为警跸。
  • 宫车:指皇帝的座车。
  • 渭桥:古代长安附近的一座桥,常用于帝王出行的必经之路。
  • 羽葆:用羽毛装饰的车盖,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出行时使用。
  • 野吹:指野外吹奏的乐器声。
  • 咽笳箫:指笳箫声低沉悲凉。
  • 新京兆:指新的京城或京兆尹,即首都的行政长官。
  • 天路:指通往天国的路,比喻极远的路程。

翻译

在皇帝的陵墓前,三次献酒完毕,严密的守卫着百灵朝拜。 警跸声从前殿传来,皇帝的座车驶过渭桥。 寒霜覆盖着羽葆,野外吹奏的笳箫声低沉悲凉。 已经来到了新的京兆,谁说通往天国的路遥远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代宗的葬礼场景,通过“祖庭三献”、“严卫百灵朝”等词句,展现了葬礼的庄严与隆重。诗中“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描绘了皇帝出行的盛况,而“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箫”则渲染了葬礼的悲凉气氛。最后两句“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则表达了诗人对代宗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归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李端

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