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觉公新兰若

· 李端
头白禅师何处还,独开兰若树林间。 鬼因巫祝传移社,神见天人请施山。 猛虎听经金磬动,猕猴献蜜雪窗閒。 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雷宗永闭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兰若(lán rě):寺庙。
  • 巫祝:古代从事通鬼神的迷信职业者。
  • 施山:施舍山地。
  • 金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佛教法事。
  • 猕猴:猴子。
  • 雪窗:雪天的窗户。
  • 雷宗:可能指佛教中的雷音宗,也可能是指某位高僧的名字。

翻译

白发的禅师何处归来?独自在林间开辟了一座寺庙。 鬼魂因巫祝的传言而迁移了社庙,神明见到天人请求施舍山地。 猛虎听经时,金磬声声响起,猕猴在雪窗下献上蜜糖。 新结的誓言若能得到应许,愿与雷宗一同永远闭关修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白发禅师在林间独建寺庙的宁静景象,通过“鬼因巫祝传移社,神见天人请施山”展现了禅师的超凡脱俗和神鬼的敬畏。诗中“猛虎听经金磬动,猕猴献蜜雪窗閒”生动描绘了禅师修行时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宁静,猛虎与猕猴的描绘增添了神秘与超自然的色彩。结尾表达了禅师对修行的坚定决心和对佛教的虔诚,展现了禅师与世隔绝、专心修行的生活态度。

李端

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