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秋夕寄怀舍弟

鸟栖庭树夜悠悠,枕上谁知泪暗流。 千里梦魂迷旧业,一城砧杵捣残秋。 窗闲寂寂灯犹在,帘外萧萧雨未休。 早晚莱衣同著去,免悲流落在边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或空间遥远。
  • 梦魂:梦中的人或事,常指思念的人或事。
  • 砧杵:古代洗衣时用来敲打衣服的工具,砧是石板,杵是木棒。这里指秋夜中洗衣的声音,常用来象征秋意。
  • 捣残秋:捣衣声象征着秋天的深沉和凄凉。
  • 窗闲:窗户空闲,指无人打扰的静谧。
  • 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
  • 莱衣:古代指隐居时穿的衣服,这里可能指简朴的家居服。
  • 边州:边远的地方。

翻译

夜晚,鸟儿栖息在庭院中的树上,时间悠悠流逝。枕头上,无人知晓我暗自流泪。千里之外的梦中,我迷失在过去的记忆里,而这座城市中,砧杵声声,敲打着深秋的寂寥。窗户静静地敞开着,灯火依旧,帘外风雨声萧萧,未曾停歇。早晚有一天,我会穿上简朴的家居服,与你一同离去,免得在这边远的州县中,悲叹流离失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寂静与凄凉,以及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鸟栖庭树夜悠悠”和“帘外萧萧雨未休”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枕上谁知泪暗流”和“早晚莱衣同著去”等句,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怀人之作。

李中

五代时南唐陇西人,字有中。为淦阳宰。工诗文,有《碧云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