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梦得秋庭独坐见赠

林梢隐映夕阳残,庭际萧疏夜气寒。 霜草欲枯虫思急,风枝未定鸟栖难。 容衰见镜同惆怅,身健逢杯且喜欢。 应是天教相煖热,一时垂老与闲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á):答。
  • 梦得:白居易的朋友刘禹锡的字。
  • 林梢:树梢。
  • 隐映:隐约映照。
  • 萧疏:稀疏,稀少。
  • 夜气:夜间的寒气。
  • 霜草:被霜打过的草。
  • 虫思:虫鸣。
  • 风枝:被风吹动的树枝。
  • 容衰:容颜衰老。
  • 惆怅:伤感,失意。
  • 逢杯:遇到酒杯,指饮酒。
  • 煖热(nuǎn rè):温暖。
  • 垂老:接近老年。
  • 闲宫:闲适的宫廷,这里指闲适的生活。

翻译

夕阳的余晖隐约映照在树梢上,庭院中稀疏的景物透出夜间的寒气。 被霜打过的草快要枯萎,虫鸣急促,风吹动的树枝上,鸟儿难以安稳栖息。 看到镜中衰老的容颜,我们同样感到伤感,但身体还健康,遇到酒杯就感到欢喜。 应该是天意让我们感到温暖,即使一时接近老年,也能享受闲适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刘禹锡《秋庭独坐》的答诗。诗中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衰老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的前两句写景,以夕阳、夜气、霜草、风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后两句转入抒情,通过对比容颜的衰老和身体的健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晚年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