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登阁避暑
旱久炎气盛,中人若燔烧。
青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
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傍,禾黍尽枯焦。
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人:指普通人,这里指人体。
- 燔烧:像被火烧一样。
- 岧峣(tiáo yáo):形容山高,这里指佛阁高耸。
- 委静销:指烦热被宁静所消解。
- 意泰:心情舒畅。
- 独善:指个人独善其身,不问世事。
翻译
长久干旱使得炎热之气异常旺盛,普通人就像被火烧一样难受。 凉风隐藏在何处,草木都静止不动。 如何逃避这暑气,不如离开尘世的喧嚣。 我一步一步走出都城门外,佛阁正高高耸立。 清凉的感觉从高处传来,烦热被宁静所消解。 我敞开衣襟,对着窗户坐着,心情舒畅,精神飘飘然。 回头看看归路上的景象,路旁的禾黍全都枯焦了。 个人独善其身固然有办法,但我又该如何去救助那些干旱的禾苗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日寻找避暑之地的情景。诗中,白居易通过对比都城内的炎热与佛阁的清凉,表达了对尘世烦嚣的厌倦和对宁静清凉的向往。诗的最后,作者以“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作结,既表达了自己独善其身的决心,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无力改变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平易近人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