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昭君村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 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终弃出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 竟埋代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 不敢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拼音

注释

不敢:一作“不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珠:比喻珍贵、美丽的人或物。
  • 彩云:比喻美好、绚丽的事物。
  • 姝子:美丽的女子。
  • 遐陋:偏远而简陋的地方。
  • 至丽:极其美丽。
  • 遽选:迅速被选中。
  • 君门:皇帝的宫门,指皇宫。
  • 独美:独自美丽。
  • :嫉妒。
  • 塞垣:边塞的城墙,这里指边疆。
  • 希代色:稀世的美色。
  • 顾恩:眷顾和恩宠。
  • 势须去:形势所迫必须离开。
  • 至尊:皇帝。
  • 丹青:绘画,这里指史书或记载。
  • 代北:代郡以北,指边疆地区。
  • 巴东:地名,指昭君的故乡。
  • 惨澹:暗淡无光。
  • 依稀:模糊不清。
  • 妍姿:美丽的容貌。
  • 遗老:年老的村民。
  • :留下。
  • 来者:后来的人。
  • 瘢痕:疤痕。

翻译

灵珠并非有种可产,彩云也非有根可出。 就像那位美丽的女子,生于这偏远简陋的村庄。 她的美丽难以掩盖,迅速被选入皇宫。 独自美丽却招来众人的嫉妒,最终被抛弃到边疆。 这样稀世的美色,难道没有得到一丝眷顾和恩宠? 形势所迫必须离开,无法由皇帝决定。 黑白尚可改变,史书或记载又何足论。 最终埋骨于代郡以北,魂魄未能返回巴东故乡。 晚云和水色暗淡无光,模糊中仿佛是旧时的乡园。 美丽的容貌已化去很久,只剩下村名留存。 村中有年老的村民,指点着为我讲述这段往事。 不敢前往是为了警戒,恐怕留下后来人的冤屈。 至今村中的女子,脸上烧灼出疤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昭君村的描绘,反映了昭君悲剧的一生。诗中,“灵珠”、“彩云”等意象比喻昭君的非凡美貌,而“遐陋村”、“塞垣”则突出了她的出身与命运的巨大反差。诗人通过对比昭君的美貌与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和女性命运的无奈。结尾处村女脸上的疤痕,更是深刻地象征了昭君悲剧的延续和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沉痛,是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