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郑协律山亭陪宴饯郑卿同用楼字

潘园枕郊郭,爱客坐相求。 尊酒东城外,骖騑南陌头。 池平分洛水,林缺见嵩丘。 暗竹侵山径,垂杨拂妓楼。 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此地何年别,兰芳空自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郑协律:人名,郑姓,协律为官职名,负责音乐事务。
  • 山亭:建在山中的亭子。
  • :设宴送别。
  • 郑卿:人名,郑姓,卿为尊称。
  • 用楼字:指诗的韵脚用“楼”字。
  • 潘园:指潘岳的园林,此处泛指美丽的园林。
  • 郊郭:城外的地方。
  • 爱客:喜爱宾客。
  • 尊酒:盛酒的器皿,此处指酒宴。
  • 骖騑:古代指驾车的马,此处泛指马。
  • 南陌头:南边的小路旁。
  • 洛水:河流名,流经洛阳。
  • 嵩丘:即嵩山,位于河南。
  • 暗竹:隐蔽的竹林。
  • 山径:山路。
  • 垂杨:垂柳。
  • 妓楼:指供娱乐的楼阁。
  • 彩云:五彩斑斓的云。
  • 迟日:指春日,因春天日长而得名。
  • 兰芳:兰花的香气,比喻高洁的品质。
  • 自幽:自然幽静。

翻译

潘园依偎在城郊,郑协律喜爱宾客,坐下来相互请求相聚。 在东城外设下酒宴,马儿停在南边的小路旁。 池水平静地分隔了洛水,树林的缺口处可见嵩山。 隐蔽的竹林侵占了山路,垂柳轻拂着供娱乐的楼阁。 五彩斑斓的云在歌声中飘散,春日在舞蹈前停留。 此地何年再别,兰花的香气空自幽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在山亭陪宴送别郑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离别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池平分洛水,林缺见嵩丘”等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地的留恋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之问诗歌的独特魅力。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