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 杜甫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 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迁次:(qiān cì) 指迁徙、移居。
  • 寂寥:(jì liáo) 形容非常寂静,无人声。
  • 愁破:(chóu pò) 形容愁苦到了极点。
  • 营茅栋:(yíng máo dòng) 指建造茅草屋。
  • 携钱:(xié qián) 携带钱财。
  • 还往:(huán wǎng) 指来往,交往。

翻译

在异乡迁徙之际,江边显得格外寂静。 你愿意来找我这个老人,今天真是愁苦到了极点。 你担心我建造茅屋的费用,带着钱过了野桥来帮助我。 在这个异乡,只有你这个表弟,我们的来往不要嫌远。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流离失所时写给表弟王十五的,表达了他对表弟的感激之情。诗中,“客里何迁次”描绘了杜甫流离失所的境遇,“江边正寂寥”则进一步以环境的寂静来映衬内心的孤独。后两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直接表达了对表弟来访的感激和内心的愁苦。最后两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则强调了表弟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希望表弟不要因为距离远而减少来往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杜甫在困境中对亲情的珍视和依赖。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