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夜晚凝成的白露,清晨就被奔跑的马蹄给踩散了。花圃里花儿都开了,渡船驶入溪中。
靠着小几观赏水中的鱼儿,挥着鞭子惊到了栖息的鸟儿。看到这些风景,才知道秋天的美丽。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几种景物,抒发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露:秋季的露水,此时已转凉,清晨可见。
- 团甘子:指露水凝聚在甘甜的果实上。
- 清晨散马蹄:马蹄踏过清晨的露水,声音清脆。
- 圃:园子,种植果蔬的地方。
- 连石树:树木与石头相连,形容景色自然。
- 船渡入江溪:乘船渡过小溪,通往江边。
- 凭几看鱼乐:靠着几案欣赏鱼儿游动的乐趣。
- 回鞭:挥鞭,此处指驱赶。
- 急鸟栖:催促鸟儿归巢,以免打扰宁静。
- 秋实美:秋季的硕果,丰收的美好景象。
- 幽径恐多蹊:幽深的小路恐怕会有很多小径,暗示丰收后可能有人来采摘。
翻译
清晨的露珠聚成圆润的甘子,马蹄踏过,声音清脆。园子延伸至岩石环绕的树木旁,我们乘船穿越江边的小溪。倚着桌几,欣赏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挥鞭催促鸟儿归巢,怕它们受惊。渐渐地,我领略到秋天硕果的丰美,担心那幽静的小径会被采摘者踩出许多小径。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描绘秋日田园风光和收获季节的喜悦之作。通过“白露团甘子”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清新与甜美,而“清晨散马蹄”则以动态画面传达了生活的活力。诗人不仅关注自然之美,还关心动物的生活,如“看鱼乐”、“急鸟栖”,体现了他的仁爱心。最后一句“幽径恐多蹊”流露出对田园和谐与宁静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公平的期盼。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