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甘菊:一种菊花的品种。
- 檐前:屋檐下。
- 移时晚:移栽的时间晚了。
- 青蕊:未开放的花蕊,呈青色。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的重阳节,也是赏菊的时节。
- 不堪摘:不值得摘取。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
- 醉尽醒:醉意消退,清醒过来。
- 残花:快要凋谢的花。
- 烂熳:灿烂,这里指花虽然开得灿烂,但已近凋谢。
- 采撷:采摘。
- 细琐:细小琐碎的东西,这里指其他野花。
- 升中堂:进入厅堂,指被采摘的花被带入室内。
- 念兹:想到这里。
- 结根失所:根系没有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 缠风霜:遭受风霜的侵袭。
翻译
屋檐前的甘菊因为移栽得晚了,到了重阳节时,它的花蕊还是青色的,不值得摘取。等到明天,醉意消退,清醒过来,看到那些快要凋谢的花虽然开得灿烂,但已无多大意义。篱笆边和野外的许多花朵,虽然细小琐碎,却被采摘进入厅堂。想到这里,我感叹这些甘菊虽然枝叶茂盛,但因为根系没有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遭受风霜的侵袭,终究难以茁壮成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甘菊生长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令花卉的深情关注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诗中,“檐前甘菊移时晚”一句,既描绘了甘菊的生长情况,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后文通过对其他野花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甘菊的孤独与不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