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 杜甫
碧草逢春意,沅湘万里秋。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 高唐寒浪减,髣髴识昭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沅湘:指沅江和湘江,位于今湖南省。
  • 山简:指山中的简朴生活。
  • 庾公楼:指庾信的楼阁,庾信是南朝梁的文学家。
  • 篇翰:指诗文作品。
  • 昭丘:指古代著名的坟墓,这里可能指楚昭王的墓。

翻译

碧绿的草地在春天里显得生机勃勃,而沅江和湘江却已是万里秋色。 池塘边需要山中简朴的马匹,月亮清澈地照在庾信的楼阁上。 岁月磨灭了我的诗文,一生中只有一艘钓鱼的小船。 高唐的寒浪已经减弱,仿佛能辨识出古代昭王的坟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中,“碧草逢春意”与“沅湘万里秋”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山简马和庾公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文人生活的怀念。最后两句则通过“高唐寒浪减”和“髣髴识昭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古代遗迹的追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历史的深刻洞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