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纪德名标五:纪德,指鸡的德行。名标五,指鸡的五种美德,即文、武、勇、仁、信。
- 初鸣度必三:指鸡第一次鸣叫通常在半夜三更。
- 殊方听有异:殊方,指不同的地方。听有异,指在不同地方听到的鸡鸣声有所不同。
- 失次晓无惭:失次,指鸡鸣的时间不准确。晓无惭,指即使鸡鸣时间不准,也不会感到羞愧。
- 问俗人情似:问俗,指了解风俗。人情似,指鸡的行为与人的情感相似。
- 充庖尔辈堪:充庖,指作为食物。尔辈堪,指鸡适合作为食物。
- 气交亭育际:气交,指天地之气交汇。亭育,指孕育万物。际,时候。
- 巫峡漏司南: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漏,古代计时器。司南,指南针。这里指鸡鸣声如同指南针,引导着方向。
翻译
鸡以其五种美德而闻名,第一次鸣叫总是在半夜三更。 在不同的地方听到的鸡鸣声各有特色,即使鸣叫时间不准,鸡也不会感到羞愧。 了解风俗,发现鸡的行为与人的情感相似,它们也适合作为食物。 在天地之气交汇、孕育万物的时候,鸡鸣声如同巫峡的漏刻和指南针,指引着方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鸡的日常生活习性和象征意义,展现了鸡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多重角色。诗中,“纪德名标五”和“初鸣度必三”赞美了鸡的传统美德和守时特性,而“殊方听有异”和“失次晓无惭”则反映了鸡鸣声在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和鸡的自然本性。后两句“问俗人情似”和“充庖尔辈堪”进一步将鸡与人的情感和食物文化联系起来,最后以“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作结,赋予鸡鸣以更深的象征意义,暗示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和引导作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是对鸡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生活哲理的深刻反思。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
- 《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 》 —— [ 唐 ] 杜甫
- 《 绝句漫兴九首(其六) 》 —— [ 唐 ] 杜甫
- 《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 —— [ 唐 ] 杜甫
- 《 得舍弟消息 》 —— [ 唐 ] 杜甫
- 《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 —— [ 唐 ] 杜甫
- 《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 —— [ 唐 ] 杜甫
- 《 孟冬 》 —— [ 唐 ] 杜甫
- 《 江头四咏丁香 》 —— [ 唐 ]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