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蔡十四著作

· 杜甫
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 安知蔡夫子,高义迈等伦。 献书谒皇帝,志已清风尘。 流涕洒丹极,万乘为酸辛。 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 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 使蜀见知己,别颜始一伸。 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 巴道此相逢,会我病江滨。 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 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我虽消渴甚,敢望帝力勤。 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 积水架三峡,浮龙倚长津。 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鞍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 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 穷谷无粟帛,使者来相因。 若凭南辕吏,书札到天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贾生恸哭:指贾谊因忧国忧民而痛哭。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 寥落:稀少,冷落。
  • 蔡夫子:指蔡十四,即诗题中的蔡十四著作。
  • 迈等伦:超越常人。
  • :拜见。
  • 丹极:皇帝的居所。
  • 万乘:指皇帝。
  • 创痍:创伤,比喻国家的困苦。
  • 正臣:忠诚正直的大臣。
  • 异才:非凡的才能。
  • 间出:不时出现。
  • 周道:周朝的治国之道,这里指国家的治理。
  • 惟新:更新,改进。
  •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 扶榇:扶着棺材。
  • 咸秦:指长安,古称咸阳。
  • 消渴:中医学病名,指糖尿病等疾病。
  • 帝力:皇帝的力量或恩泽。
  • 耕桑民:指农耕的百姓。
  • 积水:指江水。
  • 长津:大河。
  • 扬舲:扬帆。
  • 洪涛:大浪。
  • 王城:指京城。
  • 北辰:北极星,比喻皇帝。
  • 玄甲:黑色的铠甲,指军队。
  • 粟帛:粮食和布匹,泛指物资。
  • 南辕:指南方的车驾,这里指南方官员。
  • 书札:书信。
  • 天垠:天边,极远的地方。

翻译

自从贾谊痛哭之后,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忠心耿耿地规劝君主呢?你蔡先生的高风亮节,已压倒了你所有的前辈。你上书给皇帝,献出一片忠心,洒尽热泪,皇帝也为之感动。现在国家创伤累累,正需要忠臣辅佐,你这样的人才又出现了,国家的治理正在逐步更新。你出使四川见到知己,离别的愁容才得以舒展。主人去世,你扶着棺材回到长安。在巴地我们相遇,那时我正病倒在江边。回忆起在凤翔的日子,我们聚散匆匆,转眼已过十年。我已衰老,不值一提,只希望你能陈述你的意见。希望能使国家安定,自然我们就像鱼水一样亲密。我虽病重,但不敢奢望皇帝的恩泽。还想着未腐朽的尸骨,希望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江水横跨三峡,你乘船在波涛中前行,依靠你的力量渡过难关。你骑马穿越边塞,京城直通皇帝。军队聚集不散,长期作战恐怕物资匮乏。深谷中没有粮食和布匹,使者们来来往往。如果你能依靠南方的官员,书信就能传到天涯海角。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蔡十四的赞扬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杜甫以贾谊的忠心为对比,突出了蔡十四的高义和才能。他希望蔡十四能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诗中流露出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忠诚和才能的极高评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高尚情怀和深刻见解。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