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

· 杜甫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沙道:指沙漠中的道路。
  • 西征:向西行军。
  • 北门:指城池的北门。
  • 战骨:战死者的遗骨。
  • 征魂:出征士兵的灵魂。
  • 楼角:楼房的角落。
  • 临风:面对风。
  • :远。
  • 城阴:城墙的阴影。
  • 传声:传递消息。
  • 驿使:传递公文的使者。
  • 送节:送行,这里指送别使节。
  • 河源:河流的源头,这里可能指黄河的源头。

翻译

穿越万里沙漠的道路,向西行军经过北门。 只增添了新的战死者遗骨,旧日征战的灵魂不再返回。 楼房的角落面对着风,显得格外遥远,城墙的阴影下,水面昏暗。 传递消息的驿使正在查看,送别使节前往黄河的源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荒凉。通过“流沙道”、“新战骨”、“旧征魂”等意象,深刻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死亡和离别。后两句则通过“楼角临风迥”和“城阴带水昏”的描写,增强了边塞的孤寂和凄凉氛围。最后提到驿使和送节,暗示了边疆的通讯和外交活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宁的期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