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

· 杜甫
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湖城城南一开眼,驻马偶识云卿面。 向非刘颢为地主,懒回鞭辔成高宴。 刘侯叹我携客来,置酒张灯促华馔。 且将款曲终今夕,休语艰难尚酣战。 照室红炉促曙光,萦窗素月垂文练。 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 岂知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疾风:猛烈的风。
  • 河县:河边的县城。
  • 行子:旅人,这里指杜甫自己。
  • 隔手:隔着手掌,形容距离很近但因风沙而看不见。
  • 湖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驻马:停下马。
  • 云卿:孟云卿,唐代诗人。
  • 刘颢:人名,当时的地主或官员。
  • 鞭辔:马鞭和马缰,代指骑马。
  • 高宴:盛大的宴会。
  • 华馔:丰盛的饭菜。
  • 款曲:殷勤招待。
  • 今夕:今晚。
  • 酣战:激烈的战斗。
  • 红炉:火炉。
  • 素月:明亮的月光。
  • 文练:指月光照在窗户上形成的图案。
  • 天开地裂:形容景象宏大或变化巨大。
  • 长安陌:长安的街道。
  • 洛阳殿:洛阳的宫殿。
  • 同轨:同路,指与孟云卿同行。
  • 刻漏:古代计时器。
  • 更箭:更漏中的指示器,代指时间。
  • 会合:相聚。
  • 庭树:庭院中的树。
  • 鸡鸣:鸡叫,指天亮。

翻译

猛烈的风吹起尘土,使河边的县城变得昏暗,旅人我因风沙而看不清前方。在湖城城南,我终于睁开了眼睛,停下马,偶然间认出了孟云卿的面孔。如果不是刘颢作为地主,我可能不会回头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刘侯惊叹我带来了客人,点亮了灯,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我们殷勤地招待彼此,直到今夜结束,不去谈论那些艰难的战斗。火炉的光照亮了房间,预示着黎明的到来,明亮的月光在窗户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长安的街道和洛阳的宫殿,仿佛经历了天地的巨变。没想到我能与孟云卿同行,可惜时间如流水般流逝。人生的相聚总是不常有,当庭院中的树上传来鸡鸣,我的泪水如线般落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旅途中的偶遇与宴会的情景,通过对比风沙中的艰难与宴会中的欢乐,表达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疾风吹尘”、“红炉促曙光”、“素月垂文练”,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旅途与宴会的画面。结尾的“庭树鸡鸣泪如线”则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