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二首

· 杜甫
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 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 经过调碧柳,萧索倚朱楼。 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豪华看古往,服食寄冥搜。 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沧洲:指遥远的江海之滨,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居所。
  • 含香:指官员上朝时所佩带的香囊,这里代指官职。
  • 镊白:用镊子拔去白发,意指年老。
  • 调碧柳:指调整柳树的枝条,使其更加美观。
  • 萧索:形容景象凄凉,缺乏生机。
  • 毕娶:完成婚姻,指子女成家。
  • 消中:指消渴病,即糖尿病。
  • 服食:指服用丹药以求长生。
  • 冥搜:深入探索,这里指追求高深的学问或境界。
  • 人间兴:人间的兴衰变迁。

翻译

我这懒散的心如同江水,日夜不停地流向遥远的沧洲。 不再计较官职的高低,只可惜年老无法再拔去白发。 经过时调整那碧绿的柳枝,独自倚靠在凄凉的朱楼之上。 子女何时才能成家,我这病中的人何时能得自由。 看着古往今来的繁华,寄情于服食丹药和深入探索。 诗已写尽人间的兴衰,还需深入大海去寻求更多的灵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杜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形象地描绘了他内心的懒散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通过“含香贱”、“镊白休”等词语,透露出对官职和年老的无奈。后文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进一步抒发了他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