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三首

· 杜甫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 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 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城戍:指边疆三座城市的防御工事。
  • 火井:古代用以煮盐的井,此处指边疆的盐井。
  • 松州:地名,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将军幕:将军的营帐。
  • 使者裘:使者所穿的皮衣,此处指使者。
  • 贼营垒:敌人的营地。

翻译

辛苦地守卫着三座城市的边防,长年防范着万里之外的秋日威胁。 烟尘侵袭着煮盐的井,雨雪封闭了松州。 风动摇着将军的营帐,天寒地冻中使者穿着厚重的皮衣。 满山遍野都是敌人的营地,回首望去,心中怎能无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守军的艰辛生活和严峻的军事形势。诗中,“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直接表达了守军的辛劳和边防的遥远与艰难。通过“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进一步以自然环境的恶劣来象征边疆的不安定。后两句“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和军人的坚韧。最后一句“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则深刻反映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守军的心理压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对边疆守军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